美国加州大学洛瓦思等(1981)概括总结了功能性语言的训练程序,以此教自闭症孩子在不理解他人意思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我不知道”。其目的在于教自闭症孩子用功能性的语言来代替重复性语言。
在训练开始时,教者准备好四五个涉及“哪里”、“谁”、“怎样”和“为什么”等字眼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孩子知道答案的。而有些问题是孩子不知道答案的。教者可以开始问一个孩子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如“英国在哪里?”教者在提问时的声音应该是很轻的。教者紧接着用很大的声音示范性地回答:“我不知道。”如果孩子模仿正确的回答而不是重复教者的问题,教者便立即给孩子以其所特别喜欢的奖励物。
然后,教者慢慢地提高提问时的声音而降低示范性回答的声音。如果孩子在这时开始重复教者的问题,教者应该很快地指出:“不对!”并重新回到第一步的训练。教者用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什么是不对的反应。
在孩子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以后,教者再用正常的声音提出些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叫”和“地球会转吗”,等等。教者这时不再提示正确的回答,以便给孩子机会自己回答:“我不知道。”
当孩子能够对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答之以“我不知道”后,教者再引入些孩子知道答案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正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说了自己的名字,教者立即给予奖励。如果孩子没有正确地回答,教者则给予辅助直到孩子能够正确地回答为止。教者要重复地使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孩子区别他知道答案的问题和他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教者要防止的是孩子在训练后对所有问题都用“我不知道”来回答。这些训练的目的,是使孩子会自然地对他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或者他人问的不知道的问题说:“我不知道”或“我不懂你的话”等。这样,他的语言重复现象就会慢慢地消失。
如前面指出,在有些自闭症孩子那里,延迟性的语言重复也有其特定的功能。如他们重复以前听到的“不要碰电灯开关”以表达“不要”的一般意思,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者也可用先辅助然后消退的方法教孩子学习功能性语言。举例来说,教者知道孩子不要上厕所,但仍然问他要不要上厕所。为了提示,教者先用很轻的声音提示性地说:“你说———。”教者紧接着用很大的声音示范性地说:“我不要上厕所。”如果孩子模仿教者大声的语言,便成了正确的回答。然后,教者可以根据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奖励,并在以后慢慢地消退提示。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