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线:010-83980888 工作时间:8:00-18:00
您的位置:主页 > 精神科 > 自闭症 >
自闭症

用视觉社会故事提高自闭症儿童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四)

发布时间:2020-11-18 11:02:33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字号:| A+ | A- |


  除此之外,在每个视觉社会故事后,还有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在上述故事以后,研究者还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可以给其他小朋友看什么?”“你应该说什么来让其他小朋友看你的东西?”“如果有人叫你名字而你没有回答,他们会高兴吗?”其目的,是增加自闭症孩子对故事中社会内容的理解,并在对他人想法理解的基础上而作出应变性的反应。在每个故事下面,还有视觉提示。这些视觉提示,有的是用图画来表示,有的是用照片来表示。每次在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发展孩子进行交往活动之前,研究者都要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自闭症孩子讲解视觉社会故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增加其理解程度。




  比较后,研究者对参加实验的作为教育助手的正常儿童,也用视觉社会故事进行训练,以使得他们按照研究的目的,配合与自闭症孩子进行交往。这一研究中的第二个干预方法是视觉提示卡片。在孩子们交往活动前的10分钟训练时间中,研究者向自闭症孩子出示并解释与训练目标相关的视觉提示卡片。如果训练的目标是“主动地提出问题”,研究者准备的视觉提示卡片上写着“我能与你玩吗?”等实用语言。


  自闭症孩子会对研究者先练习性地说几遍“我能与你玩吗?”在其后的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发展孩子的10分钟的交往活动之中,如果研究者看到自闭症孩子没有使用有关的交往语言,便会举起视觉提示卡片并用手指着“我能与你玩吗?”的句子,来为孩子提供辅助。当然,如果自闭症孩子在交往中使用了有关的交往语言,研究者就没有必要用这种方法来干预。


  录像反馈是研究者所用的第三方面的干预方法。在整个训练的比较后10分钟时间中,参加实验的自闭症孩子与正常发展孩子坐在电视室里。研究者一边放刚刚录下的活动录像,一边让孩子们就目标行为的出现与否,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评论纸上勾“有”或者“没有”。如果自闭症孩子没有表现出作为目标行为的沟通语言,研究者就会把录像机停下,让正常发展孩子进行示范以及自闭症孩子再次锻炼。


  然后,教者再继续放录像,让孩子们观看讨论。对有关实验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训练前,参加实验的自闭症孩子在“回答其他小朋友的问题和打招呼”,“取得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主动地发表意见”和“主动地提出问题”这些方面,很少有沟通的意思和行为。在不超过10次的训练课程之后,自闭症孩子在所有这些方面的行为,都有显著的进步。在维持伙伴之间的对话方面,训练后的自闭症孩子的对话长度比原来的对话长度要增加一倍左右。更有意义的是,训练的效果得到了扩展化。


  例如,初始的训练是在一个学校的图书馆里进行的。经过训练,自闭症孩子恰当的语言沟通不仅表现在图书馆里,而且还表现在他们各自的教室里。有些自闭症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表现出具有应变性的沟通能力。他们的问题行为,尽管没有得到其他专门的干预,但也因为上述训练而有明显的下降。此外,研究者把训练前后的电视录像放给不知训练内情的家长们和语言学研究生们看,从而让他们对孩子的进步作客观评论。这些评论员们给训练前的自闭症孩子的所有指标的打分基本在1到2之间(5分为满分);而训练后的自闭症孩子在所有的指标上基本都达到了3到4分。但是,这些开始取得的成绩在干预停止后都有所下降。研究者从而建议,初始的训练时期要适当延长;而且在训练结束以后,教者对自闭症孩子的交往沟通也要有适当的辅助。


关键词:视觉社会故事,自闭症儿童,理解他人想法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ICP备14004258号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