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以上三种句子之后的评论性句子,主要是用来教孩子根据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则对故事中的特殊情况表达意见。例如在“我要注意看着他们和他们在做的事情”的句子之后,评论性句子可以是“这样我就有可能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如果教者经常把这种句子应用在交往与沟通的具体例子上,可以为自闭症孩子传授一定的社会观念。顺便要指出,盖瑞女士强调,教者在准备社会故事时,要多用描述性句子、揭示性句子和评论性句子,少用甚至有时可以不用指示性句子。这样就可以避免社会故事的说教味道比较浓厚而不易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
为了用形象易懂的方法向自闭症孩子传授社会知识,社会故事不仅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而且要借助于视觉形象。在运用视觉形象来配合社会故事时,教者要对孩子的个人特点有所考虑。例如,对年龄教小的自闭症孩子,视觉图画必须非常有吸引力和鼓励性,从而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和增加其学习动力。与此相应,社会故事往往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来表达。而对年纪稍大的自闭症孩子,视觉社会故事可以用相对抽象的线条图画来表达。而用以表达故事的语言,既可以是第一人称的,也可以用第三人称的。例如,在以“主动引起话题”为主题的社会故事中,可以有描述性句子、揭示性句子、指起话题”为主题的社会故事中,可以有描述性句子、揭示性句子、指示性句子和评论性句子。而每句话下面,都可以接一张图片来解释句子的内容。如果指示性句子是“我也可以叫其他小朋友的名字或者让他们看我在做的事情”的话,其下面的图画中可以有两个孩子。
其中一个是自闭症孩子,而另外一个是他的朋友大伟。在自闭症孩子脑袋边上有个语言气泡(类似于卡通图画中表示人物想法的语言气泡)。其中可以是“嗨,大伟”或者“看我的”。这样,语言气泡以具体形象的方法向孩子指示他在沟通时可以运用的语言。
教者在完成社会故事的制作后,向自闭症孩子引入社会故事的时间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当孩子比较放松高兴的时候,他比较有可能从社会故事中学到有益的教育内容。所以,讲解视觉社会故事,应该在比较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教者可以先把视觉社会故事讲解一遍并在必要时做些示范。然后要求孩子重复一遍以加深其印象。此外,教者也可以在自己读完视觉社会故事后,再要求其他教者为孩子朗读同一社会故事。这样,自闭症孩子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同样的故事和同样的道理,从而有助于其将视觉社会故事中所期望的行为持续下去并加以普遍化。比较后,从沟通能力的训练上说,教者可以经常在自闭症孩子参与沟通交往之前的时间段运用社会故事的干预方法。这样,孩子有可能将所学的社会知识和对话方法直接地应用于自己所处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人际交往的实际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环节如取得对话伙伴的注意,主动引起话题,提出恰当的问题以及维持伙伴之间的对话等。为了帮助自闭症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恰当处理好这些方面,教者在使用社会故事干预方法的同时,可以结合使用其他视觉提示和录像反馈等方法。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