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发展的意义上说,模仿的本质指的是一个孩子或者成人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将他人新的动作语言同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他又在将所学到的新鲜知识付诸实践的时候,根据面临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例如,一个孩子看到其他孩子用积木搭一栋房子。于是,他自己也用积木来搭房子。在搭房子的过程中,这孩子也许想试试看可不可以将房子搭得更大一些。于是,他可能在房子外面再加上围墙。由此可见,严格意义上的模仿不是照葫芦画瓢,也不是简单地按照指令行动。这种包括同化和调整的模仿,是一个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自闭症孩子通过接受模仿能力的教导性训练,可以学到一些具体的动作和语言。这有利于他们发展起包括同化和调整的模仿能力。但是,如果自闭症孩子的学习动力仅仅来自由模仿后所带来的奖励,这与包括同化和调整的模仿能力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培
养包括同化和调整的模仿,教者可以运用自然训练的各种方法。前面提到西格尔教授的观点,即自闭症孩子在模仿方面主要问题是他们没有想与别人一样的内在需求,以及自闭症孩子往往不喜欢新奇玩具和新鲜东西。要克服自闭症孩子在模仿方面的这些内在缺陷,教者要从自闭症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通过努力使得学习模仿的过程本身变得有趣快乐,并且使得为模仿而使用的教具的某些属性具有吸引力。
举例来说,如果正常发展孩子在游戏中示范某些好玩的动作和语言,以及教者使用一些会发出声音或光亮的材料作为教具,那么,自闭症孩子也许会因为喜欢由这种模仿中所带来的乐趣而逐渐产生与别的孩子一样的内在需求,以及对新奇玩具和新鲜东西的兴趣。换句话说,教者运用关于模仿能力自然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使自闭症孩子能够像正常发展孩子一样,对模仿产生内在的兴趣并从而提高模仿的频率和能力。
从操作的层面说,家长和教师在玩具和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照顾到自闭症孩子对感觉刺激的要求和一个特定孩子的特别兴趣。例如,教者要让自闭症孩子学习挥手再见的动作,一开始可以准备两根长条形的彩色洋泡泡。教者自己挥舞着一根彩色洋泡泡说再见,让孩子也挥舞着一根彩色洋泡泡说再见。如果孩子对视觉信息有特别要求,由彩色洋泡泡作为中介的挥手再见也许要比来自教者的简单挥手再见动作更能够激发起孩子的模仿行为。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