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了传导障碍。重症肌无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5/10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居多。第一高峰为20岁,第二高峰约50岁,男女比例为1:2。
重症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就是肌肉易疲劳或无力,轻者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看东西双影)、说话费力、吞咽困难和轻度肢体肌无力等。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球麻痹(一种严重的神经症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症状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肌无力可逐渐发作或迅速发作,可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重症肌无力根据肌无力的部位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型和全身型。临床特征是睁眼无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出现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固定不动。眼内肌一般不受影响,瞳孔反射多正常。延髓型(或球型)表现为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舌运动不自如;软腭肌无力,发音呈鼻音;谈话片刻后音调低沉或声嘶。全身型表现为抬头困难,常用手托住头颅;胸闷气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影响到呼吸肌,会使之麻痹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
医生诊断重症肌无力,一般依据病人的症状,包括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波动性肌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身体检查时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有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用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有效,对箭毒类药物超敏感。采用疲劳试验、腾喜龙试验或新斯的明试验、AchR-Ab测定、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①抗胆碱酯酶类药物。
②免疫抑制剂。
③静滴大剂量丙球。
④血浆交换疗法。
⑤外科手术切除胸腺。
⑥中医治疗。
专家表示,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以为浑身无力只是疲劳。建议长期出现肌无力现象的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是否为重症肌无力,以及时科学规范治疗。
上一篇:中医如何辨证施治重症肌无力?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