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疫情影响环境下,原本轻松愉快的工作生活,突然变得紧张严肃起来,人们的神经也越发紧绷。恐慌、焦虑情绪逐渐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载能力,对应的心理反应也随之而来,关注这些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心理创伤,也是打赢这场防控战疫的重要方面。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不要过于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重视日常防护,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情志舒畅,做到心定神宁,坦然处之,身体免疫力提高,则不易得病。
从中医的角度看,如果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将心态尽量放平和,那么对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会有一个良性正向的影响,所以情绪调节这一点很重要。必要时也可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结合药物治疗,戴上“心灵口罩”,是提高心理免疫力、走向健康之路的有力保障。正如《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妥善处理负面情绪
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事件中,疫情再起波澜,自然地出现一些情绪的反应,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其实,适度的焦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是我们的生活小助手、小伙伴,适度焦虑会让我们更加警觉,会提高自我效能。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求助。
自我调节包括呼吸调整、冥想、瑜伽练习等,也可以转移注意力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让负面情绪暂时停下。
运动改善不良情绪
运动不仅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的免疫力,更能产生一系列短期及长期的心理效益,对于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减轻应激反应,消除疲劳都有重要作用。在锻炼的时候,身体会释放化学物质来增强幸福感,同时抑制引起压力和焦虑的荷尔蒙。当我们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无论是在家隔离或是处于小区管控状态,运动都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使我们保持身心舒畅。
转移对疫情信息关注
关注疫情信息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有利于我们保持一定的警惕,加强自我防护。但要限制自己每天刷手机看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每天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学会注意力转移,把时间放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比如说工作、学习以及娱乐活动,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
上一篇:长时间血压高会怎么样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dede:flink linktype='3' row='120'}[field:link /]{/dede:flink}
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54号(西二环白纸坊桥东南角)
服务热线:010-83980888 / 010-83980777 / 010-83980779
(京)医广【2021】第01-12-0010号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诊疗的依据 | 网站地图